习近平的小康故事丨“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
在经济新常态下,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都在有序地推进,这说明调整符合规律,转型符合方向,发展符合预期。
此外,对目前仍暂按现行办法管理、将来视改革进程等因素适时放开或调整管理方式的部分项目,在目录脚注中也逐项作了说明。此外,为公共服务和公共用品定价而专设的价格听证制度,在一些地方和领域的执行中也沦为走形式。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中央定价目录还是地方定价目录,保留的定价项目基本上都属于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据了解,当前天然气分为非居民用气和居民用气,在居民用气方面,建立了居民阶梯用气价格制度,基本用气要覆盖到80%家庭。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与年初相比,天然气市场国际价格已有大幅下降,但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并没有做出相应反应。天价虾价格违规现象仍多发胡祖才坦陈,尽管目前我国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由市场来形成,但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价格主管部门成本信息须公开对于保留的政府定价项目,未来将如何规范定价程序,切实管好定价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由裁量权?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许昆林介绍,要规范定价行为和程序。
通过严格的成本监审,核减掉那些不应该进入定价成本的开支,可以有效约束经营者成本不合理的上升。同时,还放开了直供用户的天然气价格,加上之前已经放开的非常规天然气价格,使得市场调节价的天然气占到消费总量的40%。就业指标总体表现还不错,前三季度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全年的计划目标。
其次,产业结构在继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在继续推进。另外,前期增长较快的汽车、手机等行业市场容量也进入了调整期。不过,6.9%的数字仍然好于预期。另一方面,经济下行的压力也来自于国内的结构调整。
为何是6.9%:国际国内不利因素叠加只下降0.1个百分点,应该说还是在7%左右。而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也恰恰来自于这两个层面。
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首先,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第三产业增加值250779亿元,增长8.4%。盛来运还表示,从需求角度来看,尽管投资增速在回落、出口增速在回落,但是中国的消费增长相对比较稳健。1-9月份,网上零售额增长在36%左右,将近40%,新产品像新能源汽车都在翻倍增长。
如何看待6.9%:稳中有进和稳中向好的态势未变面对六年来首次破7的GDP数据,盛来运指出,虽然经济增速略有回落,但总体平稳的基本面并未改变,稳中有进和稳中向好的态势也未改变。在工业结构中,1-9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仍然达到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4.2个百分点。从国际层面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发达国家通过加快再工业化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
增长指标虽有所回落,但还在7%左右。盛来运在解释三季度GDP增长为何破7时,指出了两方面原因,即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两方面的因素相互叠加,加大了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
当前,中国经济有着巨大增长韧性、市场空间和回旋余地。因此,必须提高忧患意识,把应对困难的准备做得充分一些。
外界没有必要为中国经济运行破7过度焦虑。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才能积小胜为大胜,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不为一时起伏所扰,不为一时波动所惑。从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我国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接续期,下行压力仍然存在,未来挑战可能增多。保持一定的速度固然重要,但耐力与后劲儿同样不可缺少。
2015年已经进入收官季。只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营造奋发有为、竞相发展、深化改革的大环境,我们就一定能够答好经济转型升级的考卷。
经济梯度发展、渐次开花,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改革与创新红利不断释放,这都将为中国经济列车继续前行提供充沛的动力。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性与周期性调整叠加,弱复苏态势可能长期持续。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总体发展大势没有变化,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都在有序推进,既符合调整的规律与方向,也符合预期。19日公布的三季报显示,GDP增速首次破7,为6.9%,引来各方关注。
在世界经济增长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对于经济总量已经超10万亿美元规模的经济体而言,这一增速实属不易。从三驾马车驱动姿态更趋协调,到高技术产业强劲增长,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种种变化表明,这一增速是有含金量的。观大势,就要看清6.9%的增长背景。中国经济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
当然,保持定力不等于固步自封。然而,新常态下看清中国经济不能短视,必须用辩证视角,观大势、看全局、重潜力,才能真正全面客观看懂经济发展图景。
从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到服务业占据半壁江山。观大势,还要掂一掂这6.9%的分量
经济梯度发展、渐次开花,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改革与创新红利不断释放,这都将为中国经济列车继续前行提供充沛的动力。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才能积小胜为大胜,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当然,保持定力不等于固步自封。中国经济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从三驾马车驱动姿态更趋协调,到高技术产业强劲增长,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种种变化表明,这一增速是有含金量的。然而,新常态下看清中国经济不能短视,必须用辩证视角,观大势、看全局、重潜力,才能真正全面客观看懂经济发展图景。
不为一时起伏所扰,不为一时波动所惑。我国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接续期,下行压力仍然存在,未来挑战可能增多。
当前,中国经济有着巨大增长韧性、市场空间和回旋余地。观大势,还要掂一掂这6.9%的分量。
因此,必须提高忧患意识,把应对困难的准备做得充分一些。2015年已经进入收官季。